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高校做辅导员,一周回3000次信息

职人-陶梦琪 BOSS直聘 2022-10-24

作者丨陶梦琪

编辑丨贾嘉

排版丨二水

凌晨2点,一个男生发给小河一张自拍,说:一个人在外面,想静静地看看月亮。

小河的第一反应是腾地从床上弹起来,抄起电话拔号。这位同学课后在教室里边哭边用刀自残的情景,在她的脑海里瞬间闪现。

1996年出生的小河,应届毕业生,刚刚做了2个月的辅导员。

辅导员这份工作,看上去很美:8点半上班,5点下班,有宿舍,有食堂,快递送上门,报修有专人,过年过节的福利也不错,每年还有羡煞众人的寒暑假,同事关系也还融洽。

当然也有美中不足:她所在的民办高校没有编制,只是合同工,每月到手的薪资仅4000多元。

而且,做辅导员,绝非低水位躺平。山东某高校曾统计过,大学辅导员平均每天接听学生电话23个,短信70条,每学年随堂听课20次、和学生谈心400次、召开主题班会6次、整理学生档案3000条…… 

上岗伊始,就有资深老辅导员劝小河:趁着年轻,考出去!

但这份工作,却是小河好不容易考进来的。 

2022年7月,当211大学兽医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的小河,被面试官问及专业和辅导员岗位的关联性时,她回答:预防流行疾病的传播,成本远小于疾病散播后再治疗,这和育人一样,提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,不要等出了问题再解决。

面试官笑了,说:对,人也是动物。

小河当时觉得这是认可,但现在她似乎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。

据教育部数据显示,我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.08万人,师生比为1:171。

明确写进辅导员9大工作职责的内容中,涉及教育学、政治学、心理学、法学、社会学等,且这些技能绝不是纸上谈兵,作为大学行政组织的最基层,辅导员也被戏称为学校里的110、119、114、120……是绝对的全方位复合实战型人才。

辅导员的9大工作职责

但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。“全方位复合实战型人才”小河在面对学生时,常觉得自己就是客服:上面有什么通知,她负责转发。学生遇到问题,她协助解决,解决不了就向上反映……总的来说,她自己能做主处理的问题很少。

小河现管7个大三班级,约250人。开学第一周,她回复各类学生问题就接近3000次。 

根据学生常问问题,她甚至总结出了一套问答模板,像AI客服一样,问啥回啥,高速高效。

可即便这样,学生也总能提出让小河意想不到的问题:手机停机怎么补办SIM卡?核酸结果怎么还不显示?想考研应该去哪里咨询…… 

有些老师遇到“傻”问题会回怼,比如有学生问“咱们学校有研究生院吗”,有老师回复“你在学校待这么多年,见过研究生吗”。但小河一般不会这么做,她觉得反问句会有点伤人。

刚工作的时候,小河几乎在冲击100%回复学生问题的纪录,其实有些晚上11点、12点甚至凌晨3点发来的消息完全不紧急,有的学生纯粹因为没睡着,突然想到什么就发给了她。

坚持了一段,小河实在撑不下去了,明确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展示在了ppt上。“非工作时间,如果不是急事,我可能不会回复你,但是工作时间内我会秒回你。” 

后来,听到学生说“不打扰您的下班时间,下班愉快”时,小河会很欣慰。 

紧急通知:到过XXX地的人立刻联系所在班级辅导员。

疫情排查是小河分管的重要工作之一,这属于特殊形势下的新增业务。其他板块如团委和就业,也是著名的苦差,特别是就业,基本上意味着没有暑假,还有完成指标的压力。小河听说,有的辅导员因为就业问题经常给学生打电话,最后被学生拉黑。

小河负责的板块,需要统计中高风险区域学生名单、核酸检测表、体温上报表、未返校学生名单等等。如果学生中有去过高风险区域的,她还要统计这些学生们几点到了哪里,核酸状况如何,下一步要去哪里隔离,还要去安排隔离点,去跟老师协调网课。忙起来时,她经常加班到晚上12点。

“其实我也知道每天上报体温,很多学生觉得烦,我也担心总在群里发这种通知会让学生产生逆反,重要的信息反而错过,但如果不做,又会影响学院的绩效。”

打开小河的手机备忘录,琐碎如屑的信息扑面而来。备忘录里的每一个场景,比如疫情排查、评优评奖、学风建设,或者哪个学生醉酒倒在路边,哪个学生站在宿舍楼下被烟头砸到,赶不上动车、找不到核酸的地点,都与小河有关。

于是,小河每天的工作路线,要从宿舍楼跑到班级,从班级走进行政楼,然后在行政楼穿梭于不同职能办公室,有时还要去校门口、医院甚至派出所。

每天早上,她会提前10分钟去教室查课,分配好第一节课、第二节课分别去哪些班级,然后回到办公室一头扎进Excel表格和各种临时通知里。

小河将不同内容整理而成的文件夹

这些工作之外,曾经有专业课老师批评某班上课纪律差,辅导员有责任,要求辅导员坐在教室全程“陪读”。在辅导员的9大工作职责上,也确实有两条是关于班级和学风建设。

但小河认为这个要求有些没道理。“难道学风建设的所有内容我们都要管?就像教学内容是否吸引学生、课堂作业是否保质保量完成、出勤率是否达标等是任课老师自己应该调整和把握的,不是辅导员的责任。”

但是,要给辅导员的责任画一条明确的界限,确实不容易。 

小河点开一条来自学生的信息:“能否外出打一针破伤风”。

她第一反应是有点失落,因为她刚刚上线了一个新工作模式,正期待学生们发来正向反馈信息。那个工作模式是:把近期重要通知事项提炼出来标红标粗,把不同班级经常问的问题做好解答,并附上不同班级的成绩单,生成不同文档定制分发。

小河觉得,学生们一定能再次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——上一次收到学生的点赞,是因为她放弃照本宣科的旧例,开了一个同学们眼里“效率高,没废话”的班会。

但失落之外,小河突然想起:这个学生之前曾有吞安眠药的经历。

她赶紧发过去一连串疑问:“你怎么了?为什么需要打针?你是受伤了吗?可以先去校医务室看看?”

但学生再没有任何回复。

小河打电话给这位同学的之前的辅导员又问了同屋的室友,这才知道,那位同学最近因为家庭问题,再加上小河把成绩单发到群里的行为,让他自认为没考好(进入班级前10名)被公示,伤了自尊心,于是下课后一个人留在教室里,边哭边用刀割伤了自己的手。幸亏小河联系及时,这位同学被找到,也去医院做了伤口处理,缝了针。小河松了一口气。

某天凌晨2点,这位同学再次突然袭击,发给小河一张自拍,并附了一条信息:一个人在外面,想静静地看看月亮。小河再次被惊吓,立即联系他的朋友,直到确认两人碰面,才松了一口气。这期间5个小时,她不停看手机,生怕漏掉任何一条信息。

“至少,这是提前向我发送了求救信号。”

通过这次事件,小何学会了善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周报月报,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及时知会各方,包括学校和家长。有些情况如果学生的父母也知情,辅导员的担子也会轻一些。

但这个突发事件还是有后遗症。小河把试图往前迈一步的脚收了回来。她变得保守,小心翼翼,严格照章办事,不再搞自选动作。

小河在工作里要面对大量材料

夜里,她常做类似的噩梦,有时会半夜突然惊醒,恍惚间总觉得有学生给她发信息。

在日常工作中,她也开始自我怀疑。学生不回复信息,或晚回,她都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再被信任和喜欢。

班里有个学生是密接,整个班级因此需要进行封闭式管理教学,也会让小河十分自责:“那个密接的同学没做错什么,我也没做错什么,但现在全班同学不能出寝室,只能上网课,大家会不会对我有意见……”

她在日记中写下:总在担心,学生出事故怎么办?学生毕不了业心理崩溃怎么办?我最担心的是心里过不去,可能给自己太多无端的压力了。有些责任我担负不起,但是辅导员是一线岗位,我肯定没办法撇开责任,我快没有自己的生活了。

早上起来,她又觉得自己的念头很傻。自己是个辅导员,不是做明星,被人喜欢不是刚需。 

虽然学生们与小河的年龄没差几岁,但比起和学生打成一片做朋友,小河更希望自己是个专业的、公事公办的、有原则、言出必行的辅导员。她觉得,得到尊重比被喜欢重要。

为了树立威信,她开始在自己的人设上下功夫,努力营造距离感和神秘感:学生玩桌游、剧本杀,她也爱玩,但从不主动加入;和学生聊天,她从不发任何表情包,连最简单的emoji也不发。

和学生谈心也是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。小河每周需要完成4~5位同学的一对一沟通。这个工作她很喜欢,但有时会觉得难把握沟通分寸。比如,00后学生会直接问小河:你有男朋友吗?

涉及隐私的问题,小河一律不答。与此对应,她也不愿意去探寻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,她觉得,我是来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的,你过往人生的细节,并不是谈话的重点。

小河也不喜欢把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交给学生分担,不管是收集名单,还是写宣传稿、做PPT。作为辅导员,她希望自己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能让他们觉得有意义,甚至得到能力的提升,而不是去分担那些属于辅导员的工作——一些繁琐而没有技术含量的杂务。

小河化身评委为学生表现打分

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后,很多老师都会有点怀疑人生。看着昔日同窗们在忙着做项目、谈合作,辅导员们却只能对着做不完的Excel和回复不完的信息,望洋兴叹。

实际上,自2004年开始,中央16号文件就已明确指出,学校、院系领导首先要把辅导员从学生“保姆”的角色中解放出来。2006年,教育部24号令中也强调“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”,辅导员可以朝着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职务两条路发展。

但实际落实还有差距。如果走专业技术职称,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一起竞争,没有什么优势;如果走行政管理这条路,上升空间也十分有限。而且,不管在晋升还是薪资待遇上,辅导员并不能按教师身份被平等对待,在编制上和聘任上,和教师岗也不一样。这也是辅导员流动大的原因之一。

“学生会叫任课老师为老师,但称呼我就是导员或者直接喊姐。”

小河的这句感慨,道尽了辅导员的无奈。在学生眼里,只有教课的才是老师。

但也不是没有收获。通过这第一份工作,她仍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个新天地。她现在每周写周记,并尝试做校内比赛评委,尝试在忙碌平凡的工作之外完善自己。在最新一周的周记里,她写道:新新社畜还是想把每件事都做好。“千万不能躺平,躺平了就爬不起来了。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